沂蒙“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简介
在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
齐鲁民魂 沂蒙丰碑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从泰沂山区到胶东半岛,从黄海之滨到大河尾闾,以沂蒙、胶东、渤海等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山东各地广大干部群众,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了卓越功勋。
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奉献的土地。1940年8月,全国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蒙山区成立,1945年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长达12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沂蒙山区被誉为“两战圣地”、“华东小延安”。刘少奇、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谷牧、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区驰骋沙场。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沂蒙民众与山东党政军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已经远远超越了沂蒙山区的范围,成为跨越时代和地域的集体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忠诚、大义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座巍然耸立的民族精神高峰,承载着齐鲁儿女的品质与信念,并作为人文概念载入历史史册。
沂蒙群众的红色履历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战争年代,沂蒙老区百万人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20万优秀儿女踊跃参军,“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衣盖在担架上”,与党同心同德,生死相依,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爱无疆 山高水长
在七十二崮下长大的沂蒙人,生就了山一样的执着和朴实,大义、大勇、大仁、大爱。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所在。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沂蒙山区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热土。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中央指示下,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此后,蒙山沂水间发生的大小战斗数以万计,几乎每一座山头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抗击侵略者的感人故事。这里,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精神是热血浇灌、生命凝铸。
“沂蒙母亲”王换于,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人。1939年6月,八路军机关进驻她的家乡后,王换于办起战时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她两个儿媳因在哺乳期内用奶水喂养托儿所孩子,致使三年中自己的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她强忍悲痛说,“咱的孩子没了可以再生,烈士的孩子没了就绝后了。我们不能对不起烈士”。
沂蒙红嫂作为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舍生忘死救伤员的祖秀莲、动员参军的会场对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后生以身相许的梁怀玉、跳进冰冷的汶河,与三十几位姐妹共同用柔弱的肩膀搭起通往胜利的“火线桥”的李桂芳,送四儿一女上战场的模范军属王步荣……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把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展现到了极致。
沂蒙老区的女人在她们的丈夫、的儿子都参军参战、甚至战死沙场的情况下,她们独自咬碎痛苦,用柔弱的肩扛起本属于男人身上的重担。在孟良崮战役期间,蒙阴县烟庄的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六姐妹,在村里男人都上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支前重担,发动全村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做军鞋。战役期间,六姐妹和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奔波20多里山路运送粮草弹药。她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包括亲人全都奉献给了国家,用青春和生命去奠基民族兴盛的希望。即使战争摧毁了她们的全部希望,她们依然选择坚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她们坚强得让人心痛,催人泪下,但更令人震撼,令人敬佩。
这就是沂蒙女人的担当,她们的人间大爱超越时空,流芳千古。
淮海战役期间,郯城县民工李荣祥推着独轮车支前。他一路上,吃自己带的窝头,啃咸菜,喝凉水。窝头吃完了,直到饿昏过去,也没有吃一口军粮。
这就是沂蒙男人,大山般纯朴敦厚,忠诚无限。
正是由于有了沂蒙儿女这样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组成的铜墙铁壁,中国革命才会取得最终胜利。
无须再一一列举,也无法一一列举,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他们是“沂蒙精神”创造者,他们平凡的故事中传承着感天动地、光照千秋的不朽精神。 崇敬与感动之后,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担当”与“责任”。
聚善惠老 关爱功臣
2012年,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筹备换届期间,面对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聚力聚善,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老人,的问题,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沂蒙老区功臣老人身上。3月中旬,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一行九人至沂蒙老区进行调研。
当年,善良朴实的沂蒙群众,用瘦弱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用博大的胸襟和无限的忠诚,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闪光的一页。用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我们争取了和平与安宁。巍巍蒙山镌刻着她们高尚无私的奉献,滔滔沂河诉说着她们感天动地的壮举。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是共和国的功臣。
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时特别强调说:“我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充分表达出对沂蒙老区人民无限的感激之情。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3个春秋,当年的老英雄、老功臣多已作古,健在者都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的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在逐渐下降。这些老功臣大部分居住在农村,房屋破旧,暑热冬寒。当地政府及群众前辈功臣虽然关怀备至,但也只是间断性的,他们的儿女大多也都是古稀之龄。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共和国高龄功臣的安养和护理问题迫在眉睫。对革命老功臣的最真诚的感激,就是用大爱、大善回报他们的大义、大德,尽最大能力关照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山东人的责任。
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已经镌刻在莱芜革命纪念塔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那庄严的花岗岩石碑上。她们的功绩永垂于天地之间,她们的精神光照日月!许许多多的人来看望她们,怀着崇敬而来,带着感动而归,把她们的精神传播到四面八方。现在更需要的是带着关爱而来,留下回报之情方归。
“沂蒙六姐妹”中健在的伊淑英、伊亭珍、张玉梅三位老妈妈仍然生活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在89岁的伊淑英老妈妈家里,我们见到了伊淑英、伊亭珍两位老妈妈。当天的气温零下2度,房间里没有一丝热气,床铺又潮又硬,铺地的砖块潮湿得能渗出水来。看到这些,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痛。但这些老妈妈每一个人都无怨言、无牢骚,更无丝毫不满,反而对各级政府的关心、对所有关爱她们的人一再表示谢意。对别人为她们所做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她们表示那么真诚的感激,让所有的人深深感动,更有深深的愧疚。当基金会的负责同志把 “沂蒙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的计划告知老人时,伊淑英老妈妈苍老的双眸中流露出的那份期盼、那份渴望,和她那轻声的一问“我还能赶上吗?”泪水在每一个采访者的眼眶里打转……她们那期盼的目光,让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不忍不安,也更让我们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当年用乳汁哺育将帅的后代,自己尚在襁褓中的一双儿女仅以野菜粥充饥,由于营养不良不幸先后夭折的张淑贞老妈妈已是99岁高龄。虽然张妈妈的儿女们都很孝顺,张妈妈生活得也很知足,脸上始终挂着灿灿的笑容,让冰冷的小屋充满暖暖的阳光,但她的生活条件与生活基本设施实在与城市生活相去甚远。
当年在冰冷的河水里架设“火线桥”的李桂芳老妈妈已87岁,独自一人居住。帮助改善老功臣的供养条件和供养水平,提高功臣老人的幸福指数,让革命老人颐养天年,已是刻不容缓。
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全省唯一的公募基金会,换届伊始,即决定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实实在在解决革命老功臣的安养问题。经过多方调研,确定启动“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尽最大的努力,用多种方式,让沂蒙老区功臣老人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沂蒙功臣老人,让他们生活得开心,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生活的每一天。
“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的策划与启动,是一件得党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意义深远:
第一,保存一个传承与延续历史记忆的空间。我们记忆历史,不仅仅是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而去努力创造今天。沂蒙老功臣是传承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历史记忆的重要群体,“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的创建,既充分表达了我们对那段艰难历史的记忆和尊重,是我们乃至全国人民对沂蒙老功臣的崇敬之情、感恩之情和敬老之情真真切切地体现,也是我们延续历史记忆的具体举措。
第二,提供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课堂。“老功臣爱心护理院”不仅仅是一个老年护理场所,更是一所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在这里安养的老人是老功臣群体的代表,所有到沂蒙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人,都会有留下铭心刻骨的记忆,灵魂被震撼洗涤,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
第三,打造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山东各界人士一直践行着的社会职责,踊跃为老龄事业发展做贡献成为众人爱心、善心、社会责任心最集中的体现。“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为愿意继续为老年人奉献爱心、做出捐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是更能彰显团体社会形象的靓丽平台。
第四,创建一个老年安养的品牌。通过精心策划,努力组织实施,相信“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也会像“希望工程”、“母亲水窖”一样,成为一个养老品牌,被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和支持。
曾经在沂蒙山区战斗过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为“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题字——“弘扬沂蒙精神,关爱沂蒙功臣”。该项目向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汇报后,得到了他们高度的赞同和肯定,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向社会广泛宣传发动筹募资金,并已着手筹备举办“沂蒙老功臣爱心护理工程”募捐晚会,正式启动该项目。
聚善载德,大爱惠老。这是老龄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每一位有爱心的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希望社会各届都能为提高山东革命老区功臣老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捧一分爱心,尽一分薄力,献十分真情。